“喜迎二十大 银发心向党”征文——糖丸之缘
糖丸之缘
去年,我应邀主持一场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的报告会,在研读主持词时,一位离退休干部的材料引起了我的注意。“赵玖,女,94岁,原中科院生物所研究员……出身革命世家,五十年代受周总理委派,与顾方舟院士等,举家从北京南下,到云南创立研究基地,培育脊髓灰质炎(俗称小儿麻痹症)灭活疫苗,拯救了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……”材料还未看完,我的心情已止不住地激动起来,想到即将与“赵妈妈”见面,内心久久不能平复。
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独特的时代发展烙印。我的童年,便有那挡住了“脊髓灰质炎”病痛的那一抹甜。
上世纪50年代,被称为“少儿第一杀手”的脊髓灰质炎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,若不幸染上,非死即残,可见其危害之大。那时,尽管国家尚处在困难时期,但党和国家仍花大气力应对和防治“脊髓灰质炎”。顾方舟院士临危受命,带领科研团队鏖战病毒,成功研制出应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的糖丸疫苗。
上世纪60年代初,正在上幼儿园的我有幸成为首批接种该疫苗的群体。我至今仍记得,那小小的一粒糖丸,在所有小朋友的眼中压根就不是“药”,大家都非常乐于接受。不过,让我对脊髓灰质炎终身难忘的记忆点,还是我第一次目睹它在小朋友身上留下的那可怕伤痛。小学开学第一天,班上来了一个小男孩,只见他身形佝偻,一只脚内翻,另一只有些弯曲,不使用拐杖的话,他几乎不能行走。老师嘱咐我们,要关注和帮助这位在疫苗问世前染上了疾病的同学。
再往后,随着疫苗的不断推广和时代的快速发展,一代代中国人有了糖丸疫苗的保驾护航,在我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,几乎不曾再见到此类病患。而我,也健康快乐地度过半生,退休后能在昆明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学国画,能去省老干活动中心艺术团唱歌,生活丰富多彩、身体健康强壮。
是日,当我在报告会上见到坐着轮椅,满头银发、面目慈祥的赵玖时,我激动不已。当她的女儿代母亲回忆当年创业的艰辛,以及带头服用糖丸疫苗,还喂给了自己的孩子做实验时,我忍不住走近赵玖,大声地告诉她:“赵妈妈,我也是‘糖丸宝宝’,您是我们的保护神!”而赵玖,只是谦逊和蔼地摆摆手,欣慰地笑望着我。
霎时,我在心里涌起三句话:感恩党!感恩祖国!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!
银发记者 张小彬
Copyright ©2015 昆明市老年大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备案号:滇B2-20090009-5滇公网安备: 53019002000132号 网站声明